訂閱 至景理財投資 feed
已更新: 2 小時 41 分鐘 前

英特爾Q2財報超越預期 PC AI 自駕車是亮點

周日, 07/30/2017 - 16:00

英特爾Q2財報超越預期 PC AI 自駕車是亮點
鉅亨網編譯林懇2017/07/28 14:310

據《CRN》報導,英特爾 Intel (INTC-US) 公佈了其 2017 年第二季財報,也提高了整年度的營收及利潤預測,看好個人電腦 PC、人工智慧 AI、及自駕車市場。英特爾財報也超越第二季預期,股價週四 (27 日) 收盤上漲 0.63% 來到 34.97 美元。

英特爾因個人電腦市場近年來出貨量減少而受影響,沒想到發現其晶片可供數據中心及自駕車使用。今年 3 月也花了 153 億美元併購自駕車技術公司 Mobileye,而今年的財報也發現個人電腦市場沒有預期的糟。雖然個人電腦數量較去年同季下滑了 3.3%,但比預期的 3.9% 還要好,而營收則是成長了 12% 來到 82.1 億美元,比 Factset 預期的 78.8 億還高。

對於成長較快的資料中心市場,第二季營收成長 9% 來到 43.7 億美元,但比分析師預計的 44.1 億美元少。目前這塊事業群已達近 40% 的營收佔比。

物聯網 IoT 事業群雖然因近期的裁員收到影響,但也勉強成長了 26% 來到 7.2 億美元。英特爾對於未來展望較樂觀,預計今年每股可得 3 美元利潤上下,比先前預期還高出了 0.15 美元。目前也預測其年營收為 613 億美元,增加了 13 億美元。

Moor Insight 總經理 Patrick Moorhead 認為英特爾這季財報最優秀的地方是營收的多元化,尤其是大多數人較懷疑的事業群如數據中心與記憶體事業群,都表現的亮眼。

分類: bestvision

一文看懂Fed七月會議:升息轉縮表 拉升殖利率曲線斜率

周日, 07/30/2017 - 14:33

鉅亨網編譯許光吟 綜合外電2017/07/27 13:310

週三 (26 日) 美國聯準會 (Fed) 召開七月份利率決策會議,一如預期地 Fed 於本次會議上宣布維持利率不變,同時 Fed 亦延續上月會議之態度,再次強調 Fed 縮減資產負債表一事,將會很快到來。

自 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Fed 歷經了三輪的 QE 量化寬鬆、兩輪的扭轉操作 (OT),推升了 Fed 資產負債表出現了爆炸性之增長,目前 Fed 共持有高達 2.4 兆美元的美國公債,以及 1.7 兆美元的美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 (MBS),再加上其他項目,Fed 資產負債表總額已高達近 4.5 兆美元。

紅:Fed 所持有之 MBS 部位 紫:Fed 所持有之美債部位 黃:聯邦機構債券 淺紫:其他資產 圖片來源:Fed
而據六月份 Fed 釋出的「縮表」具體規劃,Fed 將於每月手中公債到期之後,有 60 億美元資金將不會再重新拋回市場、買進相同天期之公債,之後 Fed 每季將對此增加每月 60 億美元規模,直至一年後 Fed 每月停止的「本金再投資」規模達到 300 億美元。

而 MBS 初步則是每月停止「本金再投資」 40 億美元,隨後每季增加每月 40 億美元之規模,而一年後估計每月停止本金再投資 MBS 200 億美元。

Fed 將開始向市場實質性收水的動作,也意味著市場資金「存量」將開始出現下滑,Fed 目前預期,最終資產負債表規模將會自現行的 4.5 兆美元高位,下調至 2.0 至 2.5 兆美元之間。

Fed 將焦點從「升息」轉向「縮表」?

七月份 Fed 利率會議會後聲明指出,近期美國確實出現了通膨疲軟的現象,Fed 承認,無論是整體通膨率 (PCE) 還是剔除掉能源、食品之後的核心通膨率 (Core PCE),都是全面低於 Fed 的 2% 通膨目標,但 Fed 認為,中、長期通膨均值仍是朝著 2% 通膨目標前行。

Fed 本次會議並再次強調,Fed 基準利率將可能保持在低於預期的長期利率水平,基準利率的高低與否,取決於美國未來的經濟前景,而此一說法似乎也呼應了 Fed 主席葉倫在七月中國會聽證報告上所述:當前 Fed 利率已接近自然利率 (*r) 之水準,不太能夠再大幅提升。

《CNBC》報導,素有債券之王美名的葛洛斯 (Bill Gross) 週三 (26 日) 在 Fed 會後也對此直言,Fed 內部官員們很可能已開始將專注的焦點,從「升息」轉向「縮表」。

葛洛斯指出,從 Fed 七月會議的態度來看,升息似乎已不是 Fed 的當務之急,反倒 Fed 是更傾向快點縮表,葛洛斯認為,Fed 近期態度轉向縮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拉升美債殖利率曲線之斜率。

如下圖所示,綠線為週三 (26 日) 最新美債殖利率曲線,而藍線則為 2015 年 12 月 1 日 Fed 尚未進入升息循環之前的美債殖利率曲線,圖中可以清晰看到,Fed 在進行長達一年半的升息循環之後,殖利率曲線之斜率是不升反降,美債殖利率曲線更為趨平。

美債殖利率曲線是一項觀察總體經濟及未來景氣的重要指標,可謂是集市場眾人智慧之大成,而一個健康的殖利率曲線以及殖利率曲線之間的長、短天期債券利差,背後共代表著兩大意涵:(1) 市場中長、短期資金流動性的健康程度、(2) 市場對於一國經濟體未來景氣的預期。

美債殖利率曲線斜率走平,意味著美債長、短天期利差已然快速收窄,顯示市場對於美國未來的通膨預期、景氣活動都抱持著較為保守之態度。

由於 Fed 基準利率是隔夜拆款利率,屬於極短天期之利率,故 Fed 在升息循環之下,對於短天期利率的提振效果會較為明確,但理論上利率是具有傳導效應,意即為短率的提升應該也能帶動長端利率走強。

但目前現實的情況是,Fed 再度遇上了這種「短率升、長率跌」的葛林斯潘難題 (Greenspan Conundrum),無力提振殖利率曲線長端利率上行,無法擴大市場對於長期利率的通膨貼水。

債券之王葛洛斯對此表示,Fed 開始將目光轉向縮表的原因,就是希望能改變長端利率的走勢,因為一條斜率更為陡峭的美債殖利率曲線,代表美國經濟未來前景是更為樂觀,而斜率更為趨平的殖利率曲線,最終恐怕只會帶來經濟衰退。

紅:Fed 所持有之 MBS 部位 紫:Fed 所持有之美債部位 黃:聯邦機構債券 淺紫:其他資產 圖片來源:Fed

分類: bestvision

不投資是最好的投資 全球縮表下的賺錢術:緊抱現金

周日, 07/30/2017 - 14:27

不投資是最好的投資 全球縮表下的賺錢術:緊抱現金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7/07/30 12:1925

在低利時代結束,資產泡沫破滅下,現金將不斷升值,但普羅投資大眾因資訊不對稱,
「不投資」或許就是「最好的投資」,緊緊地抱住「現金」反而是最好的賺錢術。

中新網 28 日援引《新京報》報導,繼 7 月 25-26 日貨幣政策例會後,Fed 發出聲明稱維持聯邦基金利率不變,
並表示有可能「相對較快」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隨著 Fed 步入升息週期,他國央行緊跟的步調也開始落地。

加拿大央行 7 月 12 日 7 年來首次升息 0.25%,成為第一家全球解除貨幣刺激的央行。面臨不盡如人意的低通膨,
加拿大央行希望通過升息,使經濟增長更強勁,同時也望借此冷卻住房市場,以及日益不確定的美國貿易保護主義。

加拿大超低利率已橫行了 10 年,人均收入債務已達 167%,全球第 1。儘管當局一再警告利率最終會上漲,就是沒人聽得進去。

但政府的警告並非沒有道理。根據益普索 (Ipsos) 的調查,按加國房產均價 75 萬元 (加元,下同)(約 1808 萬元新台幣) 計算,
即使利率僅上升 0.25%,每月房貸需要多支出 83 元 (約 2000 元新台幣),每年需要 996 元 (約 24018 元新台幣)。
77% 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房貸月供增加到 130 元 (約 3135 元新台幣),他們還貸將會很吃力;月供再增加 200 元 (約 4823 元新台幣),他們將無力支付。

上世紀 90 年代初,加拿大央行基準利率曾高達 13%。如今,利率雖不可能上漲到如此高度,但假如加拿大緊跟 Fed,
未來 18 個月利率再上調 2 次,縱然每次僅上升 0.25%,也將受到債務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嚴重威脅。

不僅如此,當前房價高企導致企業成本不斷增加,近來退出加拿大的商家不勝枚舉。
比如,在加拿大已有 32 年歷史的美國運輸業巨頭 FedEx,將關閉 24 家分店和一家製造廠以及總部辦公室,此舉或將造成 214 名員工失業。

而美國百年老牌零售商 Sears Canada,也因破產裁員掀起風波。美國首屈一指的大型百貨公司 Target 入駐加拿大不久,
便黯然宣佈關閉全部門店,包括其他品牌店 Jacob、Costa Blanca、Parasuco 和 Danier Leather。

事實上,全球主要央行貨幣寬鬆政策已漸入尾聲。隨著 Fed 升息與「縮表」規劃日漸明朗,
歐元區開始露出掉頭跡象,德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上漲,意味著歐洲央行結束零利率時刻為時不遠。

去年 7 月 11 日,美國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紀錄低點 2.14%,而瑞士政府發行的 50 年期債券收益率為負。一年後的今天,
美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從 1.43% 升至 2.37%,日本 10 年期國債從 - 0.27% 升至 0.10%,德國也從 - 0.17% 升到了 0.56%。
同一時期,全球股市市值上漲了 10 兆美元,如今達到 76.3 兆美元。

近 10 年,美國利率近乎於「零」,直接或間接地吹出全球多國資產泡沫。老債王格羅斯 (Bill Gross) 今年多次警告資產價格太高,
認為當前市場風險已創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前最高。

在低利率、貨幣量貨寬鬆時代,倘若不投資資產,現金會不斷縮水。但現在情況逆轉,
資產泡沫的破滅將使得資產價格大跌,這意味著現金將不斷升值。

由於資訊的不對稱,普通百姓當下難以投資具體金融產品,因此「不投資」或許就是「最好的投資」;
擁抱「現金」以避免投資的風險損失,對於一般普羅「投資人」來說,就已經是賺錢了

分類: bestvision

星巴克驚傳關閉379間茶飲店!盤後重挫6%

週六, 07/29/2017 - 02:23

星巴克驚傳關閉379間茶飲店!盤後重挫6%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2017/07/28 13:401

相關個股星巴克US-SBUX
美國知名連鎖咖啡店星巴克 (Starbucks)(SBUX-US) 周四 (27 日) 盤後公布,上季營收攀升至空前新高,且調整後每股獲利 (EPS) 符合預期,歸功於中國地區業績強勁。但公司同時也宣布,將關閉旗下茶飲品牌 Teavana (茶瓦納) 的所有 379 間零售門市。股價聞訊大跌逾 6%。

星巴克公布,至本月 2 日結束的年度第三季獲利下滑 8.3%,由去年同期的 7.541 億美元或每股 51 美分減至 6.916 億美元或每股 47 美分;去除特殊項目後,每股獲利 (EPS) 則由一年前的 49 美分成長至 55 美分,符合分析師預期。

星巴克該季營收成長 8%,由去年同期的 52 億美元增至 57 億美元,創空前新高紀錄,但略低於市場預期的 57.6 億美元。全球同店銷售額僅增長 4%;美國地區同店銷售額成長 5%,歸功於平均單筆交易額上升 5%;中國地區同店銷售額則勁揚 7%。

星巴克在美國共有 16302 間門市,上季創造 9.748 億美元營利;該季在中國及亞太地區的所有 7183 間門市,則帶來 2.238 億美元營利。星巴克將今年全年 EPS 目標由原本的 2.06-2.10 美元調降至 1.96-1.97 美元,歸咎於美國同店銷售額成長減緩的趨勢本月仍持續。

星巴克周四也宣布,以 13 億美元代價買下合資企業夥伴台灣統一持有的中國東岸業務其餘一半股權。這使得星巴克完全持有在上海、江蘇及浙江共 1300 間門市。今年 4 月才接任執行長的 Kevin Johnson 對《路透社》表示,這起交易屬於他們在中國的長遠業務規劃一部分,因中國是公司在美國以外成長最快的市場。

另一方面,星巴克於 2012 年以 6.2 億美元買下 Teavana,如今卻規劃在明年春天前結束所有零售茶店業務。盤後股價應聲重摔 6.05% 報 55.90 美元。

分類: bestvision

〈台達電法說〉電動車10年計畫已完成 引進GM高階主管

週五, 07/28/2017 - 13:20

〈台達電法說〉電動車10年計畫已完成 引進GM高階主管
鉅亨網記者李宜儒 台北2017/07/28 20:480

相關個股台達電162-0.92%
台達電 (2308-TW) 今年進行組織改組,將原本分散在各部門之間的電動車相關產品重新彙整在一起成立專屬部門,董事長海英俊表示,電動車的 10 年計畫已經完成,先把人找齊最重要,而美國分公司也找來通用汽車 (GM) 高階主管來助拳。

海英俊表示,台達電的零組件大多是供給手持式裝置,接下來的大策略方向要轉向汽車,未來的用量會很大,連旗下的被動元件廠乾坤也特別成立專責部門,正在做行銷,市場反應也不錯。

海英俊指出,針對電動車部分,最近公司改組,將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單位集中起來,因為英國及法國都宣布 2040 年不賣內燃機汽車,所以電動車的機會來了;另外,中國對於電動車也給予免付牌照費的優惠,因此執行長鄭平認為應該整合。

電動車充電槍產品部份,海英俊表示,不同車型的充電槍不同,要很早與車廠合作,等到上市之後,產品壽期少則 3 年、多則 5 年,不像電腦那麼競爭激烈,而且汽車一定會走完產品生命周期。

分類: bestvision

美股盤後─科技股自高點反轉 S&P 500與Nasdaq收低 道瓊則上漲85點

週五, 07/28/2017 - 00:58

美股盤後─科技股自高點反轉 S&P 500與Nasdaq收低 道瓊則上漲85點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2017/07/28 04:360

由於科技股自高點反轉回檔,美國股市週四亦自高點回檔。Nasdaq 與 S&P 500 指數收低,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則收高 85 點。

科技股下跌 1.4%,稍早則一度創新記錄高點,S&P 500 與 Nasdaq 亦創新高。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收高 85.54 點或 0.39% 至 21796.55。

Nasdaq 指數收低 40.56 點或 0.63% 至 6382.19。

S&P 500 指數收低 2.41 點或 0.10% 至 2475.42。

費城半導體指數收低 18.08 點或 1.62% 至 1097.27。

分析師說,股市於開盤上漲後,開始受到部份壓力,動能似乎消退。

科技業公布財報強勁,但因投資人獲利了結,科技股受到壓力。

今日稍早,臉書股價帶動科技股走高。臉書一度上漲 5.96%,而後削減漲幅。

該大型社會媒體公布,第二季每股獲利 1.32 美元,營收為 93.2 億。分析師預估,該公司每股獲利 1.13 美元,營收為 92 億。該公司亦公布每月使用者數據優於預期。

今年,科技股為美國股市中的奇葩。今年以來,科技股上漲了 23%。科技業獲利優於預期。

整體而言,本財報季表現良好,大多 S&P 50 成份公司獲利與銷售均高於預期。

但川普政府的稅改與財政振興措施,執行有不確定性,使得股市受到壓力。若稅改今年無法實現,今年稍後,股市可能回檔。

道瓊運輸股下跌 3.49%,創 2016 年 6 月 24 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經濟消息方面,美國上週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為 24.4 萬人,預估為 24 萬人。美國 6 月耐久財訂單上升 6.5%。

分類: bestvision

美元避險成本飆8年新高!Fed決議將引爆賣壓或反彈?

三, 07/26/2017 - 13:27
美元避險成本飆8年新高!Fed決議將引爆賣壓或反彈?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7/07/25 18:000

近期市場看空美元及看多歐元的氣氛濃重,選擇權倉位配置分別來到 4 年半及 6 年新高,歐元兌美元也攀升至逼近 2 年來頂峰。儘管一般預料,
美國聯準會 (Fed) 本周會議將維持政策不變,但《彭博社》報導,神經緊繃的匯市交易員,已將美元兌歐元大跌的避險成本,推上接近 8 年來最高點。

Fed 本周二、三 (25-26 日) 召開例行貨幣政策會議,分析師目前普遍預測升息機率低,但市場關注的是央行是否將釋出 9 月份會議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訊息,
以及預期的未來升息速度是否有所變化。周二亞洲市場時間,ICE 美元指數目前仍徘徊 94 點之下的低檔,歐元則維持在 1.166 美元的高峰。

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提供的數據,至本月 18 日截止的一周,避險基金等大型投機投資人持有美元兌 10 種主要貨幣的淨空倉高達 76.7 億美元,
創 2013 年 2 月以來新高;歐元淨多倉則衝上 91321 口,創 2011 年以來新高。

報導指出,目前作為 6 個月內美元兌歐元暴跌避險選項的選擇權,其權利金創 2009 年 10 月以來首見增加。
衡量市場避險氣氛的指標之一——美元兌歐 10 delta 選擇權風險逆轉率跌到 8 年新低,反映匯市瀰漫看空美元的情緒,且預期歐元可能飆漲。

不過《彭博》分析師 Marc Cudmore 卻認為,1、2 周內美元可望短期反彈。一方面最近這波美元跌勢,主要受到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的施政可能因政治紛擾而停擺的影響,但美元現價已部分反映此一事實,且今年來類似因素的衝擊時間往往短暫。

另一方面,彭博美元現貨指數日線及周線的相對強弱指數 (RSI),現在看來都跌過頭了。尤其是本周的 Fed 政策決議可能帶來趨勢轉變的導火線,
加上即將進入暑假休息模式,逢低買進美元無疑相當誘人。不過 Cudmore 強調,長期而言,美元自今年 1 月開啟的總體結構性下跌趨勢,並未改變。

分類: bestvision

〈中美經濟對話〉中美貿易逆差 馬雲:不要為昨天問題制裁明天

周日, 07/23/2017 - 09:40

〈中美經濟對話〉中美貿易逆差 馬雲:不要為昨天問題制裁明天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7/07/20 14:200

相關個股阿里巴巴集團US-BABABLACKSTONE GROUP LPUS-BX

在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召開前一天,中美企業界代表周二 (18 日) 在華盛頓舉行了首屆中美企業家峰會。馬雲說:「我們到這裏是解決未來的問題,不是解決昨天的問題。我們不要為了昨天的問題制裁明天」。

香港《明報》報導,中美企業家峰會由中方主席阿里巴巴 (BABA-US) 主席馬雲和美方主席黑石集團 (BX-US) 董事長兼首席 CEO Stephen A. Schwarzman 聯合主持,中美 20 名企業家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 (Wibur Ross) 出席。

會後,馬雲和 Schwarzman 發表共同聲明,強調中美關係的穩定健康發展不僅關係中美兩國,也關係到全世界。

聲明說:「中美兩國之間有巨大的經濟互補空間,特別是在當前科技迅猛發展,中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雙方企業家更是看到巨大的合作機會和潛力,也看到中美建立良好經貿關係對於世界經濟的意義。」

聲明呼籲中美兩國領導人在行業監管、標準、知識產權保護、公平和開放的市場準入,以及改進不利於經濟增長和就業的程序和做法等方面加強合作和溝通。

針對近期部分美方人士對中美貿易逆差,以及中國市場開放等問題的擔憂,馬雲在當天峰會開始前說,「我們到這裏是解決未來的問題,不是解決昨天的問題。我們不要為了昨天的問題制裁明天。我們一要看未來,二要看全局,因為世界已經聯通。」

阿里巴巴股價

分類: bestvision

〈蘋果造電動車〉傳攜手郭董轉投資的寧德 鴻海未來可望成為重要組裝夥伴

週五, 07/21/2017 - 06:29

鉅亨網記者李宜儒 台北2017/07/20 12:24

蘋果 (AAPL-US) 發展電動車不是說說而已,中國媒體報導,蘋果正與一家中國電池廠秘密研發汽車電池,而這家電池廠商不是別人,就是鴻海 (2317-TW) 在今年 3 月底斥資人民幣 10 億元 (約新台幣 44 億元) 所參股的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

市場認為,鴻海已是寧德主要股東,蘋果攜手寧德開發電動車技術,意味未來鴻海可望與蘋果,共同開發蘋果電動車,有望由鴻海擔任組裝要角,成為未來繼 iPhone 之後,鴻海另一營運動能。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報導,蘋果正與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正在進行一樣附有保密協議的項目合作,據消息來源透露,雙方所合作的項目就是動力電池。寧德時代 2016 年動力電池出貨量為中國第二,營收為人民幣 140 億元 (約新台幣 616 億元),僅次於比亞迪的人民幣 152.6 億元 (約新台幣 671.4 億元)。

報導指出,蘋果與寧德時代合作也引發了蘋果還是不放棄電動車的動作,因為近幾年,蘋果的造車之路相當波折,2013 年宣布跨足汽車領域,推出 iOS in the Car 計畫,並在同年 11 月完成 CarPlay 的商標申請。

2014 年初,蘋果正式將 iOS in the Car 更名為 CarPlay 車載系統,而日內瓦車展上已有展出搭載 CarPlay 系統的賓士 C-Class 車型。另外包括法拉利、BMW、通用、福特、本田、現代、日產、豐田等車廠也紛紛推出與 CarPlay 的整合界面。

2015 年蘋果更是大舉招兵買馬,並將造車計畫命名為 Titan(泰坦) 計畫,甚至到了 2016 年 6 月,蘋果也在 WWDC 上宣布,CarPlay 將與 iOS 10 一同更新,不過卻在 10 月宣布轉向跟傳統車廠合作,至於蘋果則專注於無人駕駛系統的研發。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的母公司則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ATL) 成立於 1999 年,是一家鋰電池製造商,總部位於香港,同時也是蘋果最大消費性產品電池供應商。1999 年由 TDK 旗下企業 SAE 投資成立,2005 年,ATL 被日本 TDK 全資收購。

ATL 主要生產環保電動汽車電池、高階消費電子產品電池,及高壓、大功率儲能電池,ATL 在消費類電子領域的主要客戶有蘋果、TDK、亞馬遜、HTC、中興、華為、酷派及聯想,電動汽車領域的主要客戶有 BMW、宇通、金龍、北汽等。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則是成立於 2011 年,主要生產電池芯、電池管理系統和動力電池系統,可應用在電動巴士、電動乘用車以及電能儲存領域。該公司具有材料、電池芯、電池系統、電池回收的核心技術,研發生產電動汽車及儲能系統的鋰電池、電動汽車電池模組、電動汽車電池系統、大型電網儲能系統、智慧電網儲能系統、分散式家庭儲能系統及電池管理系統等。

分類: bestvision

〈蘋果造電動車〉鴻家軍動起來 乙盛、鴻準等衝鋒 助庫克圓夢

週五, 07/21/2017 - 06:23

鉅亨網記者李宜儒 台北2017/07/20 12:26
蘋果US-AAPL 特斯拉汽車US-TSLA 鴻海115-1.29% 乙盛-KY46.25-1.39% 佳世達23.6+3.06% 群創14.7-0.68%

蘋果傳正與中國動力電池大廠寧德 (CATL) 秘密研發汽車電力電池,凸顯打造蘋果電動車的決心。鴻海 (2317-TW) 先前已入股寧德,蘋果攜手寧德,鴻海勢必也將是蘋果電動車重要夥伴,鴻家軍成員同步動起來,其中,乙盛 - KY(5243-TW) 已有與特斯拉合作的經驗,可望洞燭機先,受惠大;鴻準 (2352-TW)、群創 (3481-TW) 等也將在蘋果電動車扮演要角。

就目前鴻海集團成員進入電動車領域來看,乙盛、鴻準已都有經驗,乙盛更已經是全球豪華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TSLA-US) 重要協力廠,主要供應天窗、電池組件及地板件等,公司也看好隨汽車領域走向輕量化趨勢,持續研發電動車相關應用當中。

法人指出,乙盛挾豐沛沖壓及射出成型技術,以及已與特斯拉有合作經驗,未來蘋果、鴻海、寧德打造蘋果電動車,乙盛勢必是另一個最重要的協力夥伴,隨著蘋果電動車訂單挹注,後市值得留意。

鴻準方面,預期也可提供蘋果電動車提供部分金屬元件,角色同步吃重。鴻準也是鴻海集團布局電動車領域的重要伏兵,先前鴻海增加對中國和諧汽車持股,便是透過旗下鴻準全資附屬公司 Q-Run Holdings Limited,向和諧控股股東 Eagle Seeker,再購買和諧股份約 1,471 萬股,鴻準在鴻海集團電動車布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鴻準目前另持有日本夏普 13% 股權,加上今年還有蘋果 iPhone 8 新機訂單挹注,短線爆發力值得期待。

鴻準新任董事長洪誌謙先前在年度股東會上便指出,旺季挹注下,下半年與上半年營運將有明顯的差異,同時今年鴻準也會與夏普在機殼與散熱器的合作,其利用鴻準在技術與成本的優勢,雙方會有些策略性的零組件合作,且今年就會開始啟動,樂觀看待今年營運。

另外,鴻準因持有夏普近 6.5 億股權,受惠於夏普股價上揚,鴻準的每股淨值表現,也從去年第 4 季的 75.41 元,大幅增加至今年首季的 91.35 元,創下近年單季高點。鴻準強調,夏普財報評價會用期末的價值去評估,因此這也是為何鴻準首季每股淨值大幅成長。

群創方面,目前也正耕耘車用面板,陸續打入美國通用汽車 (GM) 等供應鏈,隨著汽車顯示器採用愈來愈多面板,群創未來若搭配鴻海集團強攻電動車,也將受惠。根據 IHS 與光電協進會統計,2016 年全球前三大車用面板廠市占,以日本顯示器 (JDI) 的 19% 居冠,群創市占率 17% 具次,夏普則為 15%。

法人看好,隨著鴻海入股夏普,搭配群創既有的車用面板市占,鴻海集團在全球車用面板已有絕對領先優勢,未來將是鴻海集團發展車用顯示領域的重要支柱。

【7/21 11:00AM 鉅亨直播】搶看 2017 下半年台股投資趨勢,波浪大師林隆炫親自解析,看這裡: http://goo.gl/iQHf9g

分類: bestvision

製造業的大衝擊:馬雲拋「互聯網製造」

週五, 07/21/2017 - 05:59

製造業的大衝擊:馬雲拋「互聯網製造」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7/07/21 12:200

阿里巴巴 (BABA-US) 創辦人馬雲日前拋出新零售路徑,指當下的新網商在新零售時代,
將有可能通過 e-Business 的方式實現互聯網製造,除了呼應中國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政策外,
也將是未來 5-10 年阿里巴巴的強勁增長點,更是製造業 C2B 時代的來臨。

據聯商網報導,所謂的互聯網製造,即今天的小企業有機會借助互聯網,不僅全球銷售,還可以全球分工和合作。

比如,讓法國人做設計,非洲人採購原料、中國來製造,以高效和低成本的方式實現全球化,
獲取並滿足消費者消費升級需求。這種新的生產關係,

馬雲將之稱為「互聯網製造 (made in internet)」。

馬雲在網商大會中說,中小企業在全球貿易中大放異彩的時機和條件都已經成熟,
過去 20 年,只有大公司有能力全球化發展,但今天的互聯網能讓每個中小企業都做得到,
意即中小企業皆可以上網接單、上網販售、這不同於過去只有大公司才能參與全球化,現在每個中小企業、甚至個人都能作到。

馬雲表示:「通過互聯網你就能夠參與全球競爭」,馬雲認為,這就是供給側改革中最微妙的一環。

供給側改革下,傳統製造業將成為高度被衝擊的行業。
馬雲警告,所有製造業都要高度警惕,如果過去 10 年對零售行業有巨大的衝擊的話,那麼未來 10 年對製造行業的衝擊將越來越深遠。

傳統 B2C 模式的基本形態是:大規模生產+大眾行銷+大品牌+大零售。傳統模式下的大批量、規模化、流程固定的流水線生產,
追求的是同質商品的低成本。但它遇到了瓶勁:
(1) 大眾行銷模式已經滿足不了消費者需求。(2) 資訊傳遞緩慢而零散,導致出現大量庫存現象。(3) 傳統製造企業不具備零售能力。

因此「新製造」將成為「新潮流」。未來的製造業將倒過來叫 C2B(consumer to business),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每個製造業將會進行客制化的定制。

未來,傳統的「推動式」生產方式將逐漸轉向C2B模式的需求「拉動型」生產方式。 (圖取材自網路)
未來,傳統的「推動式」生產方式將逐漸轉向 C2B 模式的需求「拉動型」生產方式。 (圖取材自網路)
在「Made In Internet」的背景下,傳統製造業將擁有兩大機遇:一是大數據。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產品的製造銷售將會更互聯網化、資料化。「大資料」的引進讓製造商通過往年資料的分析更容易預則市場的變化,更準確地制定今年的生產銷售計劃;「私人定制」將日趨蓬勃,製造業將逐漸從 B2C 模式轉換為 C2C 模式。

二是新技術。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製造企業不斷資訊化、數位化,各種科技產品被用於製造、運營、管理當中。新技術、人工智慧、新產品的不斷出現,傳統製造企業將更好、更快的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同時,未來,傳統的「推動式」生產方式將逐漸轉向 C2B 模式的需求「拉動型」生產方式。

傳統製造業則可以 3 階段擁抱「Made In Internet」:
初級階段,網路行銷 (市場傳播領域) 和電子商務 (銷售管道環節);
中級階段,核心產品研發、供應鏈改造以及商業模式創新;
高級階段,組織層面變革以及融資模式與資本運作的創新。

要實現「Made In Internet」,傳統製造企業須深度互聯網+轉型,
專家建議可從以下 10 大切入點逐步切入:
1、銷售管道線上化;
2、終端平臺移動化;
3、行銷推廣社交化;
4、產品包裝娛樂化;
5、用戶需求個性化;
6、產品功能智慧化;
7、融資管道網路化;
8、經營決策資料化;
9、生產製造輕型化;
10、軟體服務雲端化。

馬雲說,「Made In Internet」將影響每一個人,從現在開始,重新思考你的商業模式,
重新思考你的消費者,重新思考你的供應商,重新思考你的整個物流體系,你的融資體系,這將會是一個基於未來的新時代。

馬雲拋出「Made In Internet」,要製造業重新思考商業模式。 (圖:AFP)
阿里巴巴股價

分類: bestvision

又有人漲過頭?現金流虧損擴大 Netflix股價照飆

三, 07/19/2017 - 15:19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2017/07/19 16:25

Netflix (NFLX-US) 股價週二 (18 日) 飆漲至史上新高水平,主要因為 Q2 財報顯示該公司訂閱數大幅躍增,但有分析師卻繃緊神經,警告這家串流影片公司的股價可能漲過頭。

Netflix 週二勁揚 13.5% 收盤價來到 183.60 美元,超越 6 月 8 日破紀錄收盤價位 165.88 美元。不過分析師與專家們開始提出警訊,指出該公司本益比高達 197 倍,比另一個或已高估的科技股亞馬遜 (Amazon.com Inc.)(AMZN-US) 的 190 倍還要高。

Seeking Alpha 撰稿人 David Butler 即認為,「現在要追 Netflix 得付出高價,就像追逐特斯拉 (Tesla) 與亞馬遜那般狂熱,投資人僅依據市場各種猜測推高股價,而非看實際的企業收入。這就某程度而言算是合理,但現在事態已愈來愈不受控。」
SunTrust Robinson Humphrey 分析師則聚焦 Netflix 自由現金流的虧損,形容其再次成為該公司財報「唯一缺陷」,並推估「另項債務攀升或將於年底浮現」。

Netflix 表示,該公司自由現金流虧損,已增加至 6 億 800 萬美元,並預期 2017 年將達至負 20 億至 25 億美元區間。但該公司執行長 Reed Hastings 對此表露樂觀,並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弔詭之處就是在於,我們成長得愈快、擁有的原創內容增加速度愈快,就愈燒錢,所以就某方面來說,負的自由現金流也是迎向成功的指標。」

看好 Netflix 的則有 RBC Capital Markets ,該公司認為 Netflix 股價仍有成長空間,「我們認為 Netflix 現在的股價還未反映,其所達到的獲利及成長穩定水平。」 RBC 將 Netflix 股價評為超越大盤 (outperform) 並將其目標價自 175 美元,調高至 210 美元。

股價走勢
Netflix 股價走勢

分類: bestvision

憑什麼單日暴漲14%?分析師看Netflix 愈看愈滿意

三, 07/19/2017 - 15:13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7/07/19 17:45

串流影音業者 Netflix(NFLX-US) 周二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分析師認為,股價有如此亮麗的表現,除了用戶數大幅成長外,還要歸功該公司的商業模式形成良性循環、國際用戶業務拓展良好,有望今年今年轉虧為盈。

除了靠《紙牌屋》、《不才專家》奠基外,Netflix 持續推出的原創作品《怪奇物語》、《女子監獄》、《13 個理由》等,上周一舉囊括艾美獎 91 項提名,成績驚人,在影片質量俱優下,不斷吸引新用戶繳費加入觀影。

Netflix 第 2 季用戶數首度突破 1 億,第 2 季的新增用戶達到 520 萬之多,累計今年上半年共增加了 1020 萬個新用戶。

在國際用戶方面的表現更是優異 ,第 2 季所占的比重高達 50.1%,首度超越了美國當地用戶,Netflix 國際業務的虧損也從 6900 萬美元大幅縮減到 1300 萬美元,預計今年在國際業務部門將出現獲利,並可讓公司營運轉虧為盈。

雖然華爾街為 Netflix 的叫好聲不斷,但過去一年來,Netflix 股價整整上漲了一倍,目前已來到 185 美元,市場還是出現了一些雜音。

花旗研究報告中指出,就算對 Netflix 的前景長期樂觀看多,對其顛覆電視影業模式和發展國際用戶的能力,寄予厚望,但目前股價已足以反映這些利多,可以進行獲利了結了。

分類: bestvision

一圖看懂 Fed升息何以打擊美股五大天王

三, 07/12/2017 - 12:04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2017/07/12 15:55

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首席美股策略師 Lori Calvasina 警告,如果美國聯準會 (Fed) 堅持繼續升息的計畫,近來遭逢重創的科技股,可能很快就將面臨另波阻礙。

Lori Calvasina 及該機構美股策略副主席 Sara Mahaffy 於週一 (10 日) 發表的報告指出,「FAANG 股表現自 2003 年開始,便大致與升息呈反方向走勢。」

所謂 FAANG 股,也就是臉書 (Facebook Inc.)(FB-US) 、蘋果 (Apple Inc.)(AAPL-US) 、亞馬遜 (Amazon.com Inc.)(AMZN-US) 、網飛 (Netflix)(NFLX-US) 與 Google (GOOGL-US) 。

該報告指出,反向關係暗示,「利率在 2H17 進一步上調,可能會成為這些重要科技股一大挑戰。」下圖為 FAANG 表現與美國 10 年公債殖利率相互關係。

圖片來源:《CNBC》 資訊來源:瑞士信貸、
圖片來源:《CNBC》 資訊來源:瑞士信貸、標普智匯
瑞士信貸分析師指出,大型網路科技股與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間實際的數學相關性,為負 86% 。當相關性來到 100% ,就代表兩項資產走勢同步變動,而當相關性接近負 100% ,則意味著兩資產走勢近乎完全相反。

正好就在一年前,美國 10 年公債殖利率觸及數十年低點,多位分析師預期市場短期內不會見到這樣的情況。儘管殖利率上漲之路自那時起,便有些顛簸,但策略師普遍認為,隨著全球經濟成長改善、政府潛在的政策刺激,以及進一步緊縮的貨幣政策,殖利率預期將進一步走高。

科技股佔標普 500 指數最大權重,能輕易影響整個市場表現。科技股今年已上漲超過 18% 為標普 500 表現最佳類股,但上幾週隨著市場憂心這些重量級科技股是否「愈炒愈貴」而跌跤。

而在過去 30 個交易日裡,科技股僅是標普 500 表現第四佳類股。儘管科技股週二 (11 日) 交易小幅走高,但 Fundstrat Technical 策略師 Robert Sluymer 週二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科技股的反彈可能會很短暫。我們的長期週期指標仍持續顯示,美股進入 8 月及秋季時將面臨下行風險。」

標普 500 走勢圖

分類: bestvision

旱災慘重!標普「穀物指數」突破3年來的下降反壓

週一, 07/10/2017 - 13:09

鉅亨網編譯許光吟 綜合外電2017/07/06 14:40


《SeeItMarket》報導,受到近期美國小麥產區出現大乾旱的拖累,推升近一週以來國際小麥期貨大漲 22.47%,來到每英斗 560.0 美分,創下近兩年來的新高水平。

而在旱情猛烈、小麥大漲的帶動之下,標普高盛農產品穀物指數 (S&P GSCI Grains Index) 也是出現了顯著翻揚,投資機構 J. Lyons Fund Management 合夥人 Dana Lyons 表示,在炎熱天氣以及市場空頭回補的帶動之下,估計農產品後市還將能迎來一波樂觀行情。

如置頂圖所示,Dana Lyons 對此指出,標普高盛穀物指數目前已突破了長達 3 年來的下降趨勢線,而下降反壓的突破,或可視為市場正對農產品市場轉向樂觀。
標普高盛穀物指數 (S&P GSCI Grains Index) 圖片來源:The Lyons Share.

《CNBC》報導,調研機構 Midwest 執行長 Brian Hoops 亦指出,目前美國北部的蒙大拿州、南北達科他州等地,嚴重的旱災仍在持續當中,甚至旱情還有更為擴大的跡象。

美國 USDA 乾旱監測圖 圖片來元:USDA

而由於過去數年來,小麥價格可謂是一路下跌,故市場分析師認為,目前小麥的漲勢不僅因為旱情刺激,空單回補的力道也是相當猛烈,同步推升了小麥價格噴出。

據美國農業部 (USDA) 最新種植面積報告預估,2017 年美國小麥種植面積將降至史上新低的 4570 萬英畝,低於市場此前的預估均值 4605 萬英畝,而其中冬麥種植面積更是可能創下逾 40 年來新低水平。

紅:USDA 預估之黃豆、玉米、小麥種植面積 灰:市場預估之黃豆、玉米、小麥種植面積 圖片來源:USDA

分類: bestvision

借錢也要併購 ARM 軟銀股價重挫逾10%

周日, 07/09/2017 - 10:39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20 18:38

日本「軟體銀行集團」宣佈,打算以三兆三千億日幣,合台幣將近一兆的鉅資,收購英國晶片巨頭「ARM」公司;而其中約有一兆日幣,軟體銀行打算透過向銀行貸款來填補。軟體銀行表示,他們之所以要收購「ARM」公司,是因為目前智慧型手機的處理器,絕大多數使用的,都是ARM公司所生產的晶片,軟體銀行希望利用「ARM」公司在智慧型手機的技術,徹底發展「物聯網」。不過由於軟體銀行將近三分之一的收購金額,要靠借貸來處理,讓投資人頗為害怕,因此在消息公佈之後,軟體銀行的在日本股市的股價,一度暴跌超過百分之十。

不過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則是公開喊話表示,「物聯網」是值得期待的新型產業領域,因此他才會把所有的氣力,全部放在開發物聯網上。軟體銀行這次花大錢收購ARM公司,是日本企業到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海外併購案例。至於軟體銀行的借貸資金來源,主要來自「瑞穗銀行」,他們跟瑞穗銀行借了一兆日圓。孫正義在記者會中,一再強調,他「相信物聯網的未來」,才會下重本投資。

然而有日本分析師指出,物聯網的未來,確實值得期待,但軟體銀行花的錢實在太多了;再加上有三分之一的錢是向銀行借貸,萬一未來獲利不如預期,軟體銀行將會面臨嚴重危機。

分類: bestvision

安聯研究:人口快速老化 台灣保險市場總保費10年後將翻倍

周日, 07/09/2017 - 10:29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2017/07/06 10:01

安聯集團最新針對全球壽險和產險市場展望研究顯示,走過金融海嘯最艱困的幾年後,保險公司應可鼓起信心面對未來的市場展望。亞洲保險市場將快速成長,其中,台灣保險市場總保費收入在 10 年後將翻倍,但這並不是顯示出亞洲消費者過分奢侈,而是出於真正的需求,人口快速老化,但社會安全體系對於老年人口的照護未臻發展完全是真正主因。

安聯集團表示,從 2008 至 2016 年,全球保費收入成長率雖僅 3.1%,但未來十年中,預計保費成長率會加速至 5.9%。保費收入出現復甦也顯示全球經濟回到正常的成長速率和通膨水準。

市場復甦在成熟市場表現得最為明顯,特別是西歐。另一方面,某些新興市場的成長速率許會放慢一點腳步,但仍明顯優於已開發國家。以拉丁美洲和亞洲 (不含日本) 為例,未來十年中應能繼續交出雙位數成長的成績單,台灣市場未來十年的展望預計應可保持年成長率 6.2%,2027 年時台灣保險業總保費收入將較 2016 年翻倍。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麥可海斯 (Michael Heise) 博士表示,許多市場,特別是西歐國家,回顧過去十年應有不堪回首之感,因過了這許多年,目前的保費收入表現比海嘯前還差。但放眼未來,現在還不能完全樂觀以對,因為成熟市場的保費成長暫時還是會受限於目前的經濟表現。

麥可海斯還大膽預測,大部分新興市場會繼續飛速成長,最主要的還是中國,未來十年中,全球的保費成長總額中,每 3 歐元當中,就有 1 歐元是由中國市場貢獻。

安聯集團表示,保險業在金融海嘯後在各經濟體呈現的下滑走勢,未來將會出現反轉。未來十年,全球保險滲透率,也就是整體保費占 GDP 的比率,將再次升高,從 2016 年的 5.6% 成長至 2027 年的 5.8%,只是這項成長力道幾乎將全部來自新興市場。至於台灣,保險滲透率在未來十年會有突破 20% 的可能。

此外,未來十年中,壽險和產險的市場規模將出現變化。安聯集團表示,過去經濟不振的那幾年,產險業的表現極為強勁,全球產險業自 2008 年起每年平均成長率可達 3.8%,而壽險僅能勉力達到 2.8%。

安聯集團進一步表示,即使是在以壽險為主力的亞洲市場,2016 年壽險保費收入雖可達整體保險業保費的四分之三,但產險業的成長率還是稍微高一些。不過,預計未來民眾對壽險商品的需求將會回升。主要是因為人們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而出現極為迫切的儲蓄需求。

在此趨勢下,截至 2027 年之前,全球壽險保費的平均成長率每年應可達到 6.5%,產險則只有 4.9%。亞洲市場 (不含日本) 也是,壽險的成長率較產險預計會以更大的差異增加,速率也會更快。壽險業的年平均成長率預計可達 12.2%,產險業則是 8.7%。

至於台灣市場,壽險業超前的情況較不明顯 (壽險 6.4%,產險 4.1%)。安聯集團表示,壽險市場會出現快速擴張,是受惠於需求大量爆發,同時,亞洲國家的政府也鼓勵人們做好私人儲蓄規劃。

此份研究的共同作者 Michaela Grimm 指出,保費市場規模大增,並不是亞洲消費者過分奢侈,而是出於真正的需求,亞洲區未來的人口脈動趨勢是背後主因。

預估 2050 年,全球超過 80 歲的人口將有半數以上居住於亞洲。人口快速老化,但社會安全體系對於老年人口的照護未臻發展完全,很多人別無選擇只能自己存錢。好消息是,數位化等最新科技在未來能讓更多人接觸並體驗新的保險商品和更佳服務。數位化能讓保險商品對更多人更具吸引力。

分類: bestvision

《正瑋的歷史私塾》羅馬帝國為何滅亡? 超級通膨利刃割斷帝國咽喉!

周日, 07/09/2017 - 04:07

鉅亨網編譯趙正瑋2017/07/09 11:180

羅馬帝國是古代最偉大的帝國之一。(圖片來源:51qumi)

在暖陽照耀下的台伯河 (Tiber) 泛著柔光,靜謐的流淌在羅馬城中。夕陽在兩岸的樹叢中被拖曳出蟬翼般的微光。西元前 753 年,台伯河畔聳立起數個公共建築,在往後一千多年裡不斷向外擴張、征伐中,成就了羅馬帝國的繁華盛世,但鮮血也跟夕陽一樣,相互暈染在台伯河之中。

域外蠻族的兵戈鐵馬,在帝國邊境枕戈待旦,不時犯邊,帝國內部的軍事將領屢屢以武犯禁,僭主亂政,不過,雖然羅馬帝國內政失據、外患頻仍,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造成帝國城陷頹亡的深層原因:「超強力通貨膨脹」卻鮮少有人瞭解。

羅馬帝國的經濟成長主要來自於對外戰爭時,掠奪土地和奴隸,帝國內的農活和手工業,都由奴隸來勞動,體格壯碩的就會被丟到競技場內與人廝殺、與獅子廝殺、 與老虎廝殺,最後被撕碎,以滿足人民變態的嗜血症候群 ,總而言之,體力勞動與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都交由奴隸來做。至於掠奪來的土地就分配給退休的老兵和貴族,所以羅馬的小屌絲們爭先恐後的參軍,午夜夢迴時,都能夢到自己在異鄉搶錢、搶糧、搶....,總而言之,年輕人若是沒有富爸爸,想一夜致富就只能靠掠奪。

不過,帝國的人力、物力也是有極限的,擴張不得不終止,羅馬的財政發展逐漸轉向內需。一般民眾與貴族的賦稅成為帝國的主要財源,同時這也成為羅馬的緊箍咒。

凱薩大帝 (圖取自維基百科)

西元前 49 年一月,一代梟雄凱薩率領第 13 軍團南下,越過羅馬界河「盧比孔河」,兵不血刃進入羅馬城,並成為羅馬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凱薩位列歐洲四大名將之一,但他並不只是一個武夫,正確來說,他是個有財政頭腦的武夫,在西元前 50 年,他發行了純度相當高的金幣「安瑞爾斯」,以及銀幣,建立起了貨幣體系,這些貨幣隨著羅馬的征服戰爭而擴大到地中海周圍。

起先,羅馬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將貨幣推行到所占領之地,這些貨幣流通貿易又反過來強化了羅馬帝國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影響力。此時,商業貸款利率穩定在 4%-6% 之間,物價穩定,稅收適中,帝國境內的貿易往來相當繁榮。

羅馬帝國疆域。(圖片來源:Metal Gaia)

西元 9 年,羅馬的皇帝屋大維停止了向外擴張領土的政策,開始休養生息,不過,此舉也造成奴隸的數量銳減,農場的收成、手工製品的供應連帶減少,帝國內的貿易萎縮,更加劇通貨膨脹的影響。值此經濟崩潰邊緣,帝國內的行省先後約 30 人割據稱皇,佔個村子就自行「登基」,在歷史上被稱為「三十僭主」時代,經濟蕭條與內戰頻仍,整個帝國跟紙糊的船一樣,風雨飄搖。

屋大維 (圖取自維基百科)

家大業大的羅馬帝國也難免會出現幾個敗家子,西元 54 年,尼祿登基,這位皇帝極具藝術天賦,會寫詩、彈琴、唱歌劇、演戲,但以歷史的大數據來看,皇帝的藝術氣息太濃厚,臣民就倒楣了,中國的宋徽宗和南唐的李煜都是如此。除了軍隊與官僚的沉重負擔外,尼祿好大喜功,不顧民力的興建各種紀念性建築,為了籌措工程經費,他把歪腦筋動到降低金銀幣成色的邪路上,自此開啟了地獄直達車。

尼祿在位的 14 年 (54-68),銀幣的含銀量從 100% 降至 90%,西元 117 年降為 85%,至 211 年剩下 50%。此後,貨幣貶值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在 238 年含銀量只有 28%,到了 268 年含銀量下跌至 0.02%,銀幣上的銀厚度大概只剩下一奈米。

銀成分極低的羅馬貨幣 (圖取自網路)

貨幣的急速貶值伴隨著劇烈的通貨膨脹,貨幣失去了信任,政府也失去了民心。西元 138-301 年,羅馬軍人的服裝價格上漲了 166 倍,更遑論其它的劍、盔甲等裝備,主要糧食小麥的價格上揚了 200 倍,每年的物價上漲率在 5%-6% 之間。民間怨聲載道,羅馬立即實施限價措施,凍漲 700-800 種民間物資或服務的價格,限制借貸利息在 6-12% 之間,管制措施一出台,市場立刻陷入蕭條,商業活動轉向地下經濟,政府變得無稅可收。

西元 192-284 年,羅馬帝國境內發生嚴重的社會危機,史稱「三世紀危機」,人倒楣的時候,吃個飯都會被噎死,更何況一個龐大的帝國!正當羅馬帝國疲於應付內部動亂時,歐洲民族大遷徙發生了,匈人在西元 375 年開始進攻位於日耳曼 (今德國) 境內的西歌德人,跟趕羊似的,將西歌德人驅逐到羅馬帝國邊境,當時的羅馬皇帝瓦倫斯的小算盤啪搭啪搭一打,心想: 帝國的軍隊越來越不禁打,羅馬公民也逐漸變成「羅馬病夫」,倘若能引進西歌德人當傭兵,豈不是能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就讓西歌德人進入帝國境內定居。可惜,瓦倫斯沒聽過「小紅帽與大野狼」的故事,不知道引狼入室有多可怕。

西哥德人在 377 年發動暴亂,在帝國境內四處殺掠,蠻族用鮮血譜寫了地獄的音符,透過歐洲大地上的哀吟傳唱到雙眸所及之處。羅馬軍隊此時已不復當年的神勇,動員能力極差,連五萬人的野戰部隊都難以徵集,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家沒有錢! 訓練、裝備、維護、人事等,都必須有良好的財政才能支持帝國龐大的軍事開支,沒有錢就連叫花子也雇不起! 西元 378 年的阿德里安堡之役中,瓦倫斯皇帝戰死,羅馬軍隊防線崩潰,西哥德人得以深入帝國境內,週邊的蠻族部落汪達爾人、蘇維比人、阿蘭人等也開始入侵羅馬帝國,歐洲版的「五胡十六國」讓各行省的貿易和經濟生產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西元 410 年西哥德人攻入羅馬城,這座「永恆之城」首次陷落,西哥德人大肆劫掠,羅馬帝國經此劫數,已經奄奄一息,455 年,汪達爾人再次攻陷羅馬,帝國遭到徹底重創,此後,羅馬帝國被權臣奧多亞塞所篡,於西元 476 年滅亡,曾經的輝煌伴隨著暮陽西下,斷垣殘瓦中,只剩一縷殘煙裊裊,青山依舊在,只是夕陽紅,台伯河畔綠樹清風依舊,徒留文人騷客懷古憑弔。

羅馬帝國末期,貨幣貶值引發超級通膨,凍漲政策幾乎毀滅了貿易經濟,奴隸數銳減使農業生產和手工業崩潰,市場中商品稀缺,物價、糧價飛騰,一旦民眾的溫飽需求得不到滿足,社會動盪就會接踵而至,這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削弱經濟發展。在這種惡性循環下,外敵入侵就成了壓垮這個偌大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就此埋入歷史的塵土中。人類若不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歷史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再次成為現實。

分類: bestvision

Chapter2. 了解效率市場與侷限

周日, 07/09/2017 - 03:02
分類: bestvision

Chapter1. 學習第二層思考

周日, 07/09/2017 - 02:54
如果想在這個容易獲得的標準成果上更進一步,
就需要付出非常的努力,
以及擁有更多的智慧~

(班傑明 葛拉漢)

分類: bestvision

頁面